CBA山西队主场惊现打架风波!拉拉队员不守规矩惹祸?
昨晚CBA山西队与江苏队的主场比赛引发关注,并非因为场面精彩,而是再次发生冲突事件。此次冲突的双方,一方是江苏队的随队翻译,另一方则是主场的工作人员。事件起因与球员及教练无关,而是源于拉拉队员的行为。
记得,拉拉队成员通常给人性感洒脱又充满活力的印象。在篮球比赛里,由于拉拉队员引发争端球迷网,这种事即便在CBA联赛中,放眼全球篮坛也十分罕见。稍微想象一下,便容易浮现出一段骑士解救佳人的经典情节。遗憾的是,现实并非如此,而是出现了佳人所惹的麻烦。
拉拉队员不守规矩成事件起因
事件经过大致如下:那天江苏队球员在执行罚球任务期间,山西队支持者屡次闯入篮筐正下方区域实施滋扰,声称实际位置靠近篮筐,但并未远离;江苏队向裁判组反映情况未获解决,便派遣翻译薛飞前往劝阻;双方因此引发言语冲突;最终现场管理人员与安保力量将薛飞强行带离场地,部分媒体赛后报道指出,个别工作人员甚至对薛飞施加暴力行为。这一过程被江苏队的随队记者,用摄像机记录了下来。
姑且不论江苏队派遣口译人员出面强势沟通是否不够沉稳,也暂且不论山西队主场工作人员的“粗暴裁判”多么不妥,单就此次事件的根源——助威呐喊者而言。
主场的气氛确实很特别,这毋庸置疑,但专业比赛场地的规则也很明确,这些规则对参赛队伍、指导员和运动员都有要求,对场内所有工作人员也一样,比如那些给观众和选手带来欢乐和动力的女性。
CBA联赛竞赛工作条例规定得很清楚:拉拉队人员应在球场两侧广告牌后方合适的地方就位。比赛过程中任何时候拉拉队的服装和道具都不能遮盖广告牌;拉拉队区域不得占用球场边缘两米以内的比赛地带。记者曾经对上海男篮拉拉队的成员进行过访问,得知“比赛规范,是加入这支队伍的必备条件,里面有一条就是,在比赛场地红线以外的地带,特别是在两侧边线和篮筐后方边线这两个地带,拉拉队在比赛进行时是不允许进入的,当对方在边线发球时,也不可以进入那个区域去进行干扰”。
学学NBA拉拉队的职业范儿
在CBA联赛中,拉拉队的不当行为并非首例,只是今年这个赛季问题特别突出,情况更为严重。此前一个月,深圳队在自己的主场与辽宁队交手时,场上的拉拉队员们就跑到篮筐下方,使劲蹦跳,并且挥舞着手里拿着的辅助用具,目的是阻碍对方队员完成罚球。比赛结束后,央视的体育评论员霍楠也在社交平台上对这一事件发表了看法,他评论道:深圳队的拉拉队成员缺乏专业素养。她们确实非常喜爱自己的球队,在场边为选手们加油是发自内心的情感,不过阻碍对手选手,影响赛事的正常进行就极为不妥,裁判完全有权力作出技术犯规的判罚,拉拉队成员有指定的观赛区域,不可以随意选择位置,依照规则表达支持才是真正的热爱。另位篮球解说员朱彦硕也转发这条动态,并且发表看法说:这种情形,应当判给主队一次技术犯规,拉拉队就守规矩了,不该这样搞。
众所周知,CBA的啦啦队特色是借鉴的文化——从NBA那里模仿来的环节。早在19世纪70年代,美国人就创造了啦啦队这一美好的活动,使其成为美国几大职业联赛,例如NFL、NBA等,比赛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在美国,不少知名人物求学时都参与过啦啦队活动,比如前总统艾森豪威尔、罗纳德·里根,现任总统布什,以及影星柯克·道格拉斯、卡梅隆·迪亚兹、桑德拉·布鲁克等人。
拉拉队风气,在国内尚处萌芽阶段。CBA立志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竞技赛事,近些年不仅着力提升队伍竞技能力与行业规范,更持续投入资源培育和推动啦啦队建设,旨在促进这种积极向上的赛场氛围不断壮大。
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啦啦队,起初仅是让一群女性在场边手持彩色球挥舞并高声助威,后来演变成为类似集体操的展示活动,现在则凭借自身出色的表现征服了美国职业篮球联赛,并受邀参加其全明星赛事的表演环节……十年来,这些啦啦队成员逐渐获得了更多关注。
CBA对现场助威人员的区域划分愈发严格,然而部分助威人员表现出不满,屡次超出指定范围,混迹于普通观众之中,忽视了自身应有的角色定位。这一现象暴露出当前CBA赛场职业化运作的不足之处。
在篮球联赛中,啦啦队成员必须遵循的准则,可以说远比我国更为严格,不仅赛场上要恪守规定,场外同样需要自我约束,比如严禁与运动员发展私人关系,个人背景必须清白,排除任何与色情场所、酒馆、脱衣舞厅或成人影片相关的经历,若工作安排与训练相撞,只能舍弃一方。
管理缺位怎么办?
(邵剑平 摄)
篮球协会是一个规范的市场组织,只要队伍声誉良好,就会吸引广告商、观众和赞助商,因此啦啦队若出现状况,就相当于队伍自身出了问题,这属于严重事件,必定会受到严厉处理。
与NBA存在显著差异,CBA的境况截然不同,即便协会制定了比赛规则,当前联赛的纪律惩戒中却缺乏配套的条款,球队在面临这种对本方有利且缺乏监管的情况时,也常常采取默许的态度。
昨天江苏队替补人员,反复向比赛技术官员表达疑虑,请求技术官员介入干预,但技术官员每次都回应“我无权处理”,这种处理方式相当被动,却直接揭示了CBA当前的状况。
客观地说,CBA联赛要实现稳定进步,配套的管理组织是关键要素,这些零散的助威团,暴露了深层次的管理漏洞。现在CBA推行管办分离的政策已经明确,但联赛运营的规范化程度还很低,究竟要多久才能解决那些亟待改进的环节,目前还难以预测。这类助威组织负责人引发的混乱场面,很可能是接连不断的。